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050101)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根基性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学习及整个国民素养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本计划力图站在国民素养提升和人才素养提高的高度,设置培养目标、相关课程及其考核要求,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安徽开花结果,提供智力支持和基础保障。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层次,总体上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相应专业一致。符合毕业条件的考生,经申请并审核后,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符合主考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可按相关文件要求申请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进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行政机关、文化教育、传媒机构、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基本要求:传承文化,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发展。
[思想素质]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热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人文情怀]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一定的科学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健康的心理和体质;对未来职业有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素养和能力。
[学科素养]较为牢固地掌握语言、文字、中国文学史等专业知识;了解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大体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同时对本学科的前沿信息有一定了解。
[实践能力]具有较好地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在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文字表达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专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阶段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语言文化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理念进行研究并能融入自己的实际工作。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与方法,学会分析并解决语言文学中的问题;初步具备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一定的交流合作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合作,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050101 主考院校:安徽师范大学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
| 5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
| 6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
| 7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
| 8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
| 9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
| 10 |
00037 |
美学 |
6 |
|
| 11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5 |
|
| 12 |
09073 |
唐诗研究 |
4 |
|
| 13 |
13156 |
文学概论 |
6 |
|
| 14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
| 15 |
10196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
|
| 总学分 |
77 |
|
五、主要课程说明
09073唐诗研究:本门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选修课,主要讲授唐诗的风貌及其成因(包括唐诗总的艺术风貌、不同时期的唐诗风貌、不同题材的唐诗风貌、不同体裁的唐诗风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中国古代文学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唐诗的了解,提高对文学史的把握能力、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唐诗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艺术完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学的精品,深入研读唐诗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发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13156文学概论: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在整个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中,上通语言类课程,下连写作类课程,中贯文学类课程,占有关键而核心的位置。本课程主要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通过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提供价值论和方法论;通过对文学本体、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史等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较灵活自如地解析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
00321中国文化概论: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内在构成、精神风貌与本质特点。教学内容既注重文化史发展线索的梳理,更凸显中国传统社会中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在内的诸多具体文化知识的讲解,不仅为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奠定基本的文化视野,也为更新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心理素质,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提供养料和资鉴。教学重点集中于中国古代儒道释思想的发展,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史学、艺术的基本面貌,选举、职官、教育等制度文化的历史变迁。通过学习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文化性格,反思中国文化的发展创新道路,深化对中国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历史、哲学、政治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把握。
六、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为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实践性环节主要采取毕业论文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要求如下:
1.设置目标:毕业论文是按本专业学历规格要求,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考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综合性实践考核。
2.考核程序:经申请准予参加考核的考生,应按主考学校相关规定及选派教师的指导,通过查阅并合理利用相关资料,由本人独立完成重复率检测达标的有关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方面选题的毕业论文。
3.写作标准:要求有问题意识、论证意识,观点明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资料详实、引文规范,正文不少于6000字,查重率不得高于25%,经指导老师同意方可参加答辩。
4.成绩评定:依据论文写作情况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采用百分制方法。论文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达到80分及以上才有资格申请相应学位。
050101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新旧计划对照表
主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
| 序号 |
新课程代码 |
新计划课程 |
学分 |
旧课程代码 |
旧计划课程 |
学分 |
备注 |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
|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 5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
| 6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
| 7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
| 8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
| 9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
| 10 |
00037 |
美学 |
6 |
00037 |
美学 |
6 |
|
| 11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5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5 |
五选二 |
| 12 |
09073 |
唐诗研究 |
4 |
09073 |
唐诗研究 |
4 |
| 13 |
13156 |
文学概论 |
6 |
00821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4 |
| 14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04579 |
中学语文教学法 |
4 |
| |
|
|
|
10856 |
莎士比亚研究 |
4 |
| 15 |
10196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
10196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
|
| 总学分 |
77 |
总学分 |
79 |
|
说明:通过旧计划中00821、04579、10856三门课中的任意一门课程均可替代新计划中13156或00536课程。